首页 > 鞋包 > 正文

独家:俄倾国之力欲建世界最大航母 核心设备却来自中国

  • 一个昵称778
  • 2023-03-18 05:55
  • 10
摘要:京东注: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凤凰网军事频道

京东注: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凤凰网军事频道

位于远东的红星造船厂是俄罗斯目前唯一的现代化船厂,但它在很多方面并不适合建造俄未来重型航空母舰。(资料图)

凤凰军事 凤凰军评 9月8日

据俄“塔斯社”9月5日报道,俄主管军工的副总理罗戈津接受采访时称,俄罗斯将在远东红星造船厂兴建新型船坞,一旦总参谋部需要,将可在2020年建造11-11.5万吨级航母,这将是世界吨位最大的航空母舰。尽管罗戈津此次表态看似令人振奋,但实际上不仅建造航母的核心设备来自中国,而且船厂的选择还隐含了战舰建造方面的巨大危机,而红星造船厂新船坞的建造将彻底扼杀俄罗斯未来航母。

北德文斯克船厂尽管主打潜艇建造,但通过对“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的改造积累了俄罗斯国内首屈一指的航母相关经验。(资料图)

在苏联时代的海军造船布局中,远东的红星造船厂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存在,但在今天的俄罗斯,该船厂却是唯一一个现代化船厂。2016年9月1日,中国南通中远重工集团向红星造船厂交付2台320吨级龙门吊,俄总统普京亲自到场,而这2台320吨级龙门吊,只是红星造船厂与中远集团签订的,1台1200吨级、4台320吨级、4台100吨级龙门吊合同中的一小部分,当这些关键设备全部到货后,红星造船厂理论上将具备建造航母的能力。

目前俄罗斯境内航母相关经验最丰富的,应该是北德文斯克造船厂,因为该船厂完成了印度“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的全部改装工作,即使“维”舰存在诸多问题,但北德文斯克船厂已借此建立了相对成熟的建造体系,以及一定数量的熟练工人。北德文斯克船厂在苏联/俄罗斯时期始终专攻核潜艇建造,能通过“维”舰改造积累现有航母相关经验实属不易,但为何俄罗斯要舍近求远的选择将远东的红星造船厂作为未来俄航母的建造中心呢?

图为红星造船厂正在安装从中国进口的320吨级龙门吊,在全部吊车到货后,红星造船厂将具备理论上的航母建造能力。(资料图)

相比位于俄罗斯欧洲部分北部的北德文斯克,位于远东的红星造船厂不仅自然条件较为优越,而且能从头开始建造、引进新技术,无需先对北德文斯克造船厂这种陈旧老厂的大量老旧设备进行升级,整体成本较低。另外红星造船厂位于远东远离欧洲,能在相对隐蔽的环境中进行航母建造。除此之外,红星造船厂与中国距离很近,该地已被诸多中国企业列为对俄投资首选,无论是从距离还是定位,红星造船厂都能更方便的就近获得中国投资与先进技术。

但红星造船厂作为航母诞生地却存在3项硬伤。首先,红星造船厂原本是俄太平洋舰队潜艇维修基地,作为一个从头做起的新船厂,红星造船厂除了龙门吊外,还需要建造大量航母相关的储存、测试、加工、保养等设施。此前北德文斯克船厂为改造“维”舰,仅为临时性的配套设施就投资了超过15亿美元,相比之下,红星造船厂要从头具备建造11万吨级航母的全部设施,时间与金钱成本都将是一个俄罗斯难以承受的天文数字。

尽管俄最新的大型航母模型采用了新颖的双舰岛结构,但其整体甲板布局,尤其是双滑跃甲板,体现了俄罗斯在大型航母设计上严重的理念与技术局限。(资料图)

其次,红星造船厂距离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太远了。马卡洛夫厂长的名言是:“建造航母需要9个国防工业部、600个相关专业、8000家配套厂家”。而这些几乎全部位于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即使设计方案等信息化产品能很方便的运往数千千米外的远东,但大量的船用钢材、配套设别却要么通过海况复杂且长期封冻的巴伦支海,要么通过运力有限的西伯利亚铁路才能运往远东,届时遥远而复杂的运输将进一步增加航母建造的时间与金钱成本。

第三,俄罗斯选择红星造船厂预示,此前在北德文斯克船厂获得的航母经验基本作废。因为红星造船厂是领先北德文斯克造船厂一个时代的新机构,而俄罗斯也认识到通过改造“维”舰获得的很多经验无法用于建造10万吨级航母。但选择红星造型船厂意味着俄罗斯的航母积累几乎要从新开始,而罗戈津给出的时间节点却是近在眼前的2020年,技术积累的推倒重来,以及发展理念的不切实际,这些都将进一步阻碍、扼杀俄罗斯新航母的诞生。

尽管俄罗斯官方的未来航母设计与规划可信度越来越低,但现阶段俄罗斯对红星造船厂的建造升级却是实实在在的。从航母建造的需要来看,红星造船厂绝不是俄罗斯的首选,而这种无奈的选择,也算是对俄罗斯现阶段发展航母窘境的真实体现吧。 (凤凰军事 凤凰军评 刘畅)

*如有任何涉及版权方面的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