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服务 > 正文

1-8岁这么教,孩子想不优秀都难

  • 佳贝艾特官方旗舰店
  • 2023-11-07 06:37
  • 7
摘要: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人生有研究表明,孩子的心理、行为发展有章可循每一年都有一个成长侧重尤其1~8岁是不容错过的“黄金八年”到底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家庭教育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人生

有研究表明,孩子的心理、行为发展有章可循

每一年都有一个成长侧重

尤其1~8岁是不容错过的“黄金八年”

到底该如何陪伴和引导呢?

奔哥整理了一些,一起来看看

1岁培养安全感:

发展心理学家指出,安全感的建立主要在1岁前,婴儿的安全感是从父母(特别是妈妈)那里获得的。脆弱的婴幼儿要靠大人的帮助才能生存,他们喜欢有人在身边,关注他们的举动,逗他们开心,和他们说话。

这时家长可以;

①父母最应该做的是耐心地包容孩子,给予无条件积极关注

②要避免以下言行:孩子哭闹或生病时不管他;过早让孩子独自睡觉;经常不辞而别;把孩子寄养在老人甚至亲戚家;经常对孩子说“我不要你了”。

2岁培养幽默感:

2岁左右的孩子“笑点”低,看到有趣的东西就会哈哈大笑,还会故意反穿衣服、鞋子等自寻乐趣。此时的孩子对面部表情十分敏感,能从身体或物体的不协调中发现幽默。

这是家长可以:

①父母多对孩子笑笑,多在他们面前做出假装“笨拙”的动作,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

②可以买一些以动物为主角、有象声词或滑稽动作的绘本,陪孩子一起读,模仿书里的言语跟孩子对话。

3岁培养创造力;

3岁左右的孩子通过形象思维解决问题,开始有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他们的行为会经常让父母眼前一亮,比如借助凳子拿桌上的物品,这就是最早期的创造力。孩子的创造力源于好奇心和活泼好动的特质。

这时家长可以:

①给孩子买积木、橡皮泥、彩笔,鼓励他们创造出心中的形象;

②讲故事可以不讲结尾,让孩子自己去想象;

③把杂志上的图片剪下来,让他根据图画编故事等。

4岁培养表达能力:

孩子在4岁左右,口语表达变得丰富起来。他们可能会变成“小话唠”,爱说话、唱歌,甚至大吼;喜欢面对玩具自问自答;还有着无穷无尽的“为什么”。

这是家长可以:

①适当增加言语互动,编个顺口溜教给孩子;

②鼓励孩子在客人面前表现自己,锻炼胆量。

③注意孩子的发音、语速,适时纠正口吃现象。

5岁培养书写能力:

从书写能力角度看,3岁孩子以涂鸦为主,4岁孩子能尝试以点、线表达;5岁进入书面语言敏感期,孩子能尝试模仿写自己的名字。想让孩子练就一手好字,不妨从5岁开始。

这是家长可以:

①由简到繁地训练孩子,比如同时写田和由、太和大等,让他能精确区别字的细微差异。

②教会孩子正确的坐姿

6岁培养好性格:

6岁是孩子人格培养和形成的关键阶段,但很多家长容易放纵孩子的不良习惯,这个阶段的孩子进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希望建立属于自己的“独立王国”。

这时家长可以:

①引导孩子去思考,避免长时间分离,

②不要过分保护,要给他们独立的空间。

奔哥提醒:此时爸爸的陪伴和关注尤为重要。

7岁培养换位思考:

7岁的孩子以思考为特征,表现内向、审慎、敏感,心智快速成熟,思维模式已经处于“试运行”的阶段。与人相处时,他们开始为他人着想,渴望得到朋友和老师的认同,整体关系比以往更加和谐融洽。7岁还被称为“橡皮擦年龄”,很多孩子每页作业纸几乎都有被擦破的痕迹,可见他们是多么想把一件事儿做得尽善尽美。

这时家长可以:

①跟孩子进行良好的互动,对他们的问题给予具有创意的“回馈”

②引导孩子正面看待事情,学会换位思考,心智真正成熟起来。

8岁培养独立能力:

8岁的孩子充满活力,愿意帮助别人,在意来自他人的评价,并试图找到自己在家中和班级里的位置。他们愿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好坏的概念更清晰。

这时家长可以:

①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比如独自收拾书包、自己去上学等,

②鼓励他们建立自己的朋友圈,顺利度过心理依恋期。

每位父母都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你怎么教育他的,他就成长成什么样:

1、防守让孩子自己做事

一般来说,孩子在一岁多以后,就开始有了自己动手做事的渴望。这个时候,他会使劲推开你想要帮助的手,想要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等等。家长需要相信孩子,这是孩子练习做事,学会自理的必要过程。

2、重视孩子的情绪问题任何时候,都要重视孩子的情绪问题,千万不能抱着“孩子长大就好了”的心态去放任孩子的错误。这是因为,孩子天生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也不知道怎么合理地发泄自己的情绪,特别需要父母的引导。

3、交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要多让孩子做与年龄相符的选择。比如,对于比较小的孩子,可以让他决定今晚听哪个故事,明天穿什么衣服,吃什么早餐等等一些小的事情;稍大点,可以让他选择跟谁一起玩,怎么玩等等。另外,还要让孩子承担选完之后的后果,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埋单。

4、不害怕孩子的眼泪

奔哥在这里提醒各位家长,不要害怕孩子的眼泪,孩子哭了,一定是有原因的,要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找到他哭闹的原因,再针对这些原因加以引导,帮助孩子走出情绪的低谷,要让孩子觉得哭是很正常的,也会通过适当的方式把这种情绪发泄出去,从而更有勇气接纳自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十分重要。其实孩子所需要的,不只是衣食无虑的生活环境而已,他们更需要大人陪伴他去经历这个成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