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服务 > 正文

imo+行善手环:当运动遇见公益

  • 智能社区
  • 2022-06-11 12:31
  • 39
摘要:

智能手环发展至今,无论是从产品形态还是功能特性上来说,都已经趋于成熟和稳定。作为可穿戴设备的初级形态,在硬件上无法提供更多人机交互的可能,绝大多数智能手环将运动计步和睡眠监测作为最高优先级的产品功能。这次评测的imo+行善手环,富有创意地将运动与公益相结合,作为手环的主要卖点,整个产品App也围绕公益大做文章,在严重同质化的智能手环产品中,让人眼前一亮。

产品的外包装比较简单,“imo+为爱而生”的情感式标语耐人寻味。

imo+行善手环采用的是可分离式腕带设计,与大家熟知的小米手环类似,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更加方便地更换腕带。

手环主体和腕带都有多种颜色可以选择,五彩的配色也算是运动手环的标志了。

手环的开箱上手过程充斥着“人情味”,类似“为爱而生”“上善若水,深深不息”“写给未来的一封信”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包装盒的下层还附赠了一个可以自己动手种植的小花盆。看得出来,imo+行善手环是想在消费者心中塑造一种绿色公益的品牌形象,但是个人感觉有些用力过猛,运动科技感被稀释干净,留下更多心灵鸡汤式的说教。

手环的外观设计还是非常不错的,简洁大方,中心嵌有一颗彩色指示灯,充满科技感。

手环背部的两个金属触点用于充电。整个手环主体采用的是一种金属电镀工艺,将金属漆附着在上,但工艺精度可能还需要提高,触点位置有明显的电镀瑕疵。

腕带的材质偏软,厚度较薄,外侧设计有有防滑纹路,内侧则是亲肤的光滑质感。总体而言,imo+行善手环的设计和做工都还不错,虽然没有太多亮点,但也没有太多槽点。

进行充电操作时,不需要将手环主体取下,直接将充电器从腕带的一端套上即可。但受充电触点的位置影响,对手环的装配方向和充电器的组合方向都有一定要求,而这在产品说明书上没有明确提示,可能会对消费者的使用造成不便。

imo+行善手环的佩戴舒适度还算不错,丰富的颜色搭配也可以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手环的外观中规中矩,辨识度不强。遗憾的是,为了保证手环的续航时间,产品没有设计显示屏。

在应用市场搜索下载“行善”App,进一步体验。许多智能手环厂商重视手环的外观,却比较忽视App的体验,属于典型的“外强中干”,而这也是我对imo+行善手环的担忧之处。果不其然,我的手机(华为P8,EMUI 4.0,Android 6.0)出现了应用闪退的情况,在联系行善客服后依旧没有得到解决,应该是针对Android 6.0优化不到位而导致的。

换了一台低版本的安卓手机,终于能够顺利进入应用了。注册账号并登陆,提升需要选择版本,这让我有点懵圈,特别是看到还是“王源专版”“王俊凯专版”和“易烊千玺专版”过后,这不同版本之间到底有什么差别呢?

实际上,所谓不同的“版本”,就是不同的“主题”,它们所支持的行善公益团队有所不同,比如“王俊凯专版”中,就只能加入“王俊凯团队”,而“国际版”中,则有大量公益团队可以选择加入。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些版本之间的差别不大,但对于行善团队来说,或许是一个给合作方进行宣传推广的入口。

行善App的主界面和大多数手环App类似,最醒目的地方显示所行走的步数。不同的是,除了步数和卡路里之外,还增加了碳排放的指标,以及一个特殊的积分——“正能量”。“正能量”可以通过运动获得,也可以简单地通过摇晃手机来增加,总之这个“正能量”与你的运动量是对应的,它可以用来进行慈善捐赠,我们后面会详细讲解。从运动数据的详细信息来看,imo+行善手环的记步精准度还是不错的,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数据都是以15分钟为一个时间段进行检测,并没有做到实时检测。

点击你所积累的“正能量”,就可以进入捐赠界面,在这里,你所积累的运动,会被兑换为企业捐赠的善款,发放给特定的项目,标准是1000步(1000正能量)兑换1元。你可以选择你所喜欢的项目进行支持,可以查看项目的详情,可以看到捐赠的排行。从项目进行的情况来看,行善团队在公益领域的积淀非常深厚,拥有许多合作的公益项目,且都筹集到了数量可观的善款,这也说明,行善确实是在做慈善,imo+行善手环的慈善基因并不是一个噱头。

而当你把“正能量”兑换为捐赠的善款后,你还可以获得一张由行善团队和合作企业、基金会等联合颁发的捐赠证书,同时获得一定数量的“行动力”,也就是另外一种积分……

“正能量”用于捐赠,而“行动力”则用于个人等级的提升,相当于“经验值”。在个人中心可以看到自己已经达成的成就,另外也可以在排行榜中膜拜运动慈善达人。

除此之外,行善App中还开放了一个类似微信朋友圈的功能——“能量圈”,但规则与朋友圈稍有区别。不需要添加好友就可以看到大家的动态,因此是一个“开放”的朋友圈,更像是朋友圈和微博的结合体。看到不少人都在分享运动和捐赠的喜悦,我也为行善团队感到一丝欣慰,证明他们的理念确实影响了一部分用户。而且在微信称霸社会网络的情况下,网络社交本身就面对巨大压力,所以“能量圈”这一功能,有用户使用且能够形成良好的的互动氛围,就已经非常成功了。

最后,再让我们看看行善手环的设置界面,和其他智能手环一样,闹钟、提醒这类功能当然必不可少。值得一提的是,行善将睡眠数据的展示放到了这个页面中。也就是说,睡眠监测功能的优先级非常低,而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策略,因为睡眠监测技术本身并不成熟,精确度不够,参考意义不大,且强迫用户戴着手环睡觉,实在不是一个值得炫耀的功能。大部分智能手环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不得不佩服行善团队敢于壮士断腕,选择运动与公益,果断放弃睡眠监测。

而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和部分智能手环的配套App相比,行善App的颜值并不算高,界面风格相对落后、美感不足,十分影响用户体验。我认为这是行善团队现阶段急需突破的地方。

运动与公益的完美结合,是行善在智能手环严重同质化的时代背景下交出的一份答卷。真正公益项目,实在的捐赠过程,用户在完成每天的运动后,点击捐赠按钮的那一刻能够感受到巨大的幸福感,这是其他同类产品所不能带来的。但缺乏辨识度和知名度的品牌形象,略显粗糙的界面UI,相对复杂的功能设计,也为用户粘度的进一步提升设置了不小的障碍。举个简单的例子,许多人喜欢在微信朋友圈分享悦跑圈、Nike+甚至是小米手环的运动记录,但我相信大多数用户和我一样,虽然想要分享公益捐赠的喜悦,但面对行善App的UI界面,实在是下不去手啊。

作者:Aimi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