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 > 正文

《本草纲目》之“甘草”篇,功效虽多,谨慎滋补

  • 皇贺楼旗舰店
  • 2023-04-01 05:08
  • 13
摘要:甘草亦名蜜甘、蜜草、美草、 草、灵通、国老。

甘草亦名蜜甘、蜜草、美草、 草、灵通、国老。

(根)甘、平、无毒。

1.伤寒咽痛(少阴症)。用甘草二两,蜜水灸过,加水二升,煮成一升半。每服五合,一天服两次。此方名“甘草汤”。

2.肺热喉痛(有灸热)。用炒甘草二两、桔梗(淘米水浸一夜)一两,加入阿胶半斤。每服五钱,水煎服。

3.肺痿(头昏眩,吐涎沫,小便频数,但不咳嗽)。用灸甘草四两、炮干姜二两,水三升,煮成一半,分几次服。此方名“甘草干姜汤”。

4.肺痿久嗽(恶寒发烧,骨节不适,嗽唾不止)。用灸甘草三两,研细。每日取一钱,童便三合调下。

5.小儿热嗽。用甘草二两,在猪胆汁中浸五天,取出灸后研细,和蜜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十丸,饭后服,薄荷汤送下。此方名“凉隔丸”。

6.婴儿初生便闭。用甘草、枳壳各一钱,水半碗煎服。

7.小儿撮口风。用甘草二钱半,煎服,令吐痰涎。再以乳汁点儿口中。

8.婴儿慢肝风(目涩、畏光、肿闭,甚至流血),用甘草一指长,猪胆汁灸过,研细。以米汁调少许灌下。

9.儿童遗尿。用大甘草头煎汤,每夜临睡前服之。

10.小儿尿中带血。用甘草一两二钱,加水六合,煎成二合。一岁儿一天服尽。

11.小儿干瘦。用甘草三两,灸焦,研细,和蜜成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温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12.赤白痢。甘草一尺长,灸后劈破,以淡浆水一升半,煎至八合服下。

13.舌肿塞口(不治有生命危险)。用甘草煎成浓汤,热嗽,随时吐出涎汁。

14.口疮。用甘草二寸、白矾一块(如粟米大),同放口中细嚼,汁咽下。

15.背疽。用甘草三两,捣碎,加大麦粉九两,共研细。滴入好醋少许和开水不许,做成饼子,热敷疽上。冷了再换。未成脓者可内消,已成脓者早熟破。体虚的人可加服黄芪粥。又方:甘草一两,微灸,捣碎,浸入一升水中,经过一夜,搅水使起泡,把泡撇掉,只饮甘草水。

16.各种痈疽。用甘划三两,微灸,切细,浸入一半酒中;另取黑铅一片,熔汁投酒中,不久取出,反复九次。令病人饮此酒至醉,痈疽自渐愈。又方:甘草二斤,捶碎,水浸一夜,揉取浓汁,慢火熬成膏,收存罐中。每服一、二匙。此方名“国老膏”。消肿去毒,功效显著。

17.初起乳痈。用灸甘草二钱,新汲水煎服。外咂乳头,免致阻塞。

18.痘疮。用灸甘草、栝楼根等分,煎水服。

19阴部垂痈(生于肛门前后,初发如松子大,渐如莲子,渐红肿如桃子。成脓破口,便难治好)。用甘划一两、溪水一碗,以小火慢慢蘸水灸之。自早至午,至水尽为度。劈开检视,甘草中心已有水润即可。取出细锉,再放入两碗酒中煎成一碗。温服。两剂之后,病热好转,但须经二十天,肿痛才会消尽。

20.阴部温痒。用甘草煎汤,一天洗三、五次。

21.冻疮发裂。先用甘草汤洗过,然后用黄连、黄芩,共研为末,加水银粉、麻油调敷。

22.汤火伤。用甘草煎蜜涂搽。

胃阳不足不能化饮导致的水饮停留于胃适用于这个方子,但是它的温化作用不够,建议本方加上(人参、甘草、白术、干姜)。 另外如果有阳虚,还应该加一些补肾阳的药物,补肾四味:菟丝子、补骨脂、枸杞子、仙灵脾。

茯苓甘草汤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

经常喜欢吐口水,口不渴,还有阳虚怕冷应属脾冑虚寒,可用茯苓甘草汤加白叩.良姜.法夏.用量可根据你的舌质与舌苔决定,具体剂量请咨询医师或药师。